復工沒幾天,很多人還在努力克服假期結束帶來的戒斷反應,工作時注意力難集中,日常作息也需要重新適應。
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逐漸發(fā)覺,比起“熱鬧后的冷清”更可怕的,是自己已經(jīng)對無腦小游戲瘋狂上癮。
凌晨3點,林叢已經(jīng)第67次挑戰(zhàn)“合成大西瓜”,距離通關只差一點點,他再次點開“觀看視頻獲得道具”,幾個小時之前他就嘗試入睡,但閉上眼睛就是那幾個橙子、蘋果、西瓜。距離通關只差一步,一邊罵著“弱智游戲”,一邊又一次為通關熬夜到天亮。
無論吃飯、睡前、上廁所,林叢只要一有時間,都要習慣性的把微信對話框下滑,在小程序游戲里繼續(xù)通關“抓大鵝”“浪漫餐廳”和“超級擰螺絲”。
對年齡人來說,春節(jié)假期有多放松就相應的有多無聊,大家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幾乎都只剩玩手機。
林叢記得,大年初一時,小程序游戲旁邊還顯示只有“8 個朋友使用過”,到了大年初四已經(jīng)有45個朋友在玩同款。
小程序游戲毋庸置疑是讓人上癮的,從17年新春全民都在“跳一跳”,到有大量居家空閑期人人都在“羊了個羊”,到今天小游戲已經(jīng)蔓延到更多社交軟件里。
“親戚問我年終獎多少,我假裝沒聽到,表面裝作不在意手里瘋狂抓大鵝,實際心里祈禱她趕緊走開?!?
學會在家人面前裝傻,已經(jīng)被當代年輕人納入假期生存指南。而小程序游戲,就是這個時候最實用的擋箭牌。
玩起來不太需要動腦,幾秒鐘就能進入游戲,也隨時都能結束??雌饋硎稚厦Φ萌缁鹑巛?,但也能讓人分出一絲注意,留心親戚話里話外的陷阱。
餐桌邊,林叢表弟正用《羊了個羊》擋住大姨的“考公輔導”,堂妹在《四季合合》里躲避二叔的“人生規(guī)劃101”。
而面對不想回答的問題,全部裝作手機沉迷,被罵一句“玩手機玩傻了”就是裝傻成功的安全信號。
但沒過幾天,林叢就開始覺得自己好像真玩傻了,有時他已經(jīng)忘了半小時前為什么要掏出手機,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點進小游戲,但只要玩上《挪車打螺絲》幾十分鐘就會轉眼過去。
他過年期間有次為了玩小游戲,明明人在電影院候場卻生生錯過開場。也因為玩得太投入,差點錯過返工時的高鐵發(fā)車。
玩小程序游戲的感覺很像嗑瓜子上癮,開始嗑第一個以后,后面就會無法自控地嗑下無數(shù)個。
最開始,林叢只在等地鐵、排隊結賬和堵車的時候玩上一兩局小游戲。畢竟這樣一個不太需要動腦的游戲,最適合填補生活中的碎片時間。
林叢發(fā)現(xiàn),春節(jié)假期復工后,工作時只要稍微有點困難,手就會自動摸向手機開一輪小游戲?!案唠y度關卡”和“小游戲裂變”也讓人不只玩一款游戲。
隨點隨玩的性質,加上一種“勝利在望”的游戲體驗,開始讓他在日常生活里頻頻走神。
小程序游戲,也從填補玩家的碎片時間,變成讓玩家開始自動把時間砍得稀碎,久而久之,被切成碎片的,還有無數(shù)小游戲玩家的注意力。
新年抽??ǖ拇螖?shù)有限,玩小游戲能積攢福豆換取更多抽卡機會,總之是閑著無聊,集福第一天,能不能抽到卡已經(jīng)無所謂了,他的支付寶界面逐漸被小游戲擠爆。
到了今天,和每個軟件都能看一會短視頻一樣,小程序游戲也逐漸在各個軟件之中蔓延。
在微信玩,在抖音快手玩,在支付寶上大玩特玩,連銀行APP里都要添加上“積分游樂園”的消除小游戲功能。
林叢也經(jīng)常能在朋友圈廣告和刷短視頻的時候,看到有關小游戲的精準投放,“猜你喜歡”發(fā)展到了小程序游戲的身上,連同軟件與軟件之間難以打破的生態(tài)壁壘,也因為小游戲的存在而破例。
在今天想從短視頻平臺上分享一條視頻給微信好友,還需要先下載視頻或者手動復制鏈接,而在短視頻軟件上點小游戲的推廣,則可以直接絲滑跳進小程序游戲里,無縫銜接立刻開上一局。
小程序游戲開發(fā)商顯然很懂得“一秒鐘的卡頓就會失去無數(shù)潛在玩家”的道理,畢竟他們最擅長把碎片化時間運用到極致。
我們可以說刺眼的像素方塊游戲土,游戲界面設計者完全不懂配色,玩法簡單到侮辱智商,但他們的確在游戲內(nèi)容、玩法和使用體驗上,都精準抓住了每個潛在玩家的心理。
碎片化時間成了游戲商的富礦,而這種10秒鐘之內(nèi)就能上手土味游戲,恰恰是最高效的掘金鏟。
林叢在秋天就開始沉迷小程序游戲“宮爆老奶奶”,那時,一個月里他要在這款小游戲上就要花下將近200個小時。他之所以喜歡這款游戲,就是因為游戲的畫風和質感和眾多土味洗腦小游戲不同。
不算太難但也不算太低智,玩累的間隙,林叢會切換到“抓大鵝”里換換腦袋,直到這兩個游戲開展聯(lián)動活動后,他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兩個體驗感有相同之處的游戲,都同屬一家游戲公司藍飛互娛。
小程序游戲讓玩家上癮的原理是互通的,很多爆款小游戲的制造也很可能產(chǎn)自同一條“換皮流水線”。
翻開爆款小游戲的戶口本,透過法人和股權結構,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小游戲都存在“本是同根生”的情況。
把“抓大鵝”的游戲公司的知識產(chǎn)權翻到末頁,就能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從17年開始就專攻休閑類小游戲,從消消樂到合成類游戲,遵循“一套游戲,百款皮膚”的生意經(jīng),抓住玩家心只需要換湯不換藥,小游戲有自己的制作流水線。
小程序游戲中的歡喜斗地主游戲公司,早在15年就從在深耕棋牌類游戲,從端游到手游,有一路堅守到了小程序。有的公司偏愛末世求生題材的塔防游戲,有的女生類休閑游戲公司也從“改造大明星”一步步進行推行到“設計師養(yǎng)成”。
小程序游戲十分精準地抓住了自己的定位,既要用來消費時間,也要足夠洗腦。想要做到這點,只需要復制玩法,增添“微創(chuàng)新”新鮮感就可以做到。
小游戲的制作原理很像在做披薩,同樣的面餅上,今天加培根就叫“田園招牌”,明天加香腸就叫“意式風情”,高級點加上卷邊就可以叫“皇家至尊”,不出意外的,總會有人持續(xù)為不同的口味買賬。
小程序游戲的實質含義,實際已經(jīng)開始從“娛樂功能”上漸漸偏移,玩家在玩小游戲的過程中,也摻雜了更多的情緒點在里。
被困在同一個關卡時的挫敗感,羊了個羊添加省份后被莫名激發(fā)起的攀比欲,現(xiàn)實生活無聊情緒被超額滿足,都是決定小游戲成敗的主要支柱,照目前的小游戲的發(fā)展勢頭來看,顯然很奏效。
根據(jù)《2024微信小游戲開發(fā)者大會》微信小游戲團隊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止2024年上半年,微信小游戲平臺已經(jīng)累積了40萬開發(fā)者,小游戲的用戶數(shù)已經(jīng)達到了10億,月活躍用戶已經(jīng)突破了5億,用戶使用時長還在持續(xù)增長。
小游戲的洗腦原理,就是通過反復的外部刺激來建立起一種新的觀念和生活習慣。
復工后,第三個工作日的下午一點半,林叢在工位摸魚玩小游戲期間,接連向游戲里充值了32塊錢。氪金之后他一邊覺得有些不值得,一邊安慰自己“算了,就是一杯奶茶錢”。
和早期爆火的現(xiàn)象級“羊了個羊”不同,那個時候的小游戲只會讓人一味上癮,現(xiàn)在的玩家,正在,正因為小游戲的成癮而反復氪金。
合成類小游戲常被認為是“充值的無底洞”,這些游戲通常消耗完100體力只要2-3分鐘,而等待體力恢復需要等待兩個小時。于是很多玩家開始花下真金白銀購買體力,好多玩一陣游戲。
有大量日活的地方就有機會,一部分小程序游戲已經(jīng)先人一步開推出IP聯(lián)名,“閃亮大作戰(zhàn)”聯(lián)名蒼蘭訣,“時光雜貨鋪”聯(lián)名狂飆,出限定皮膚,限定禮包。到了現(xiàn)在,連小程序游戲也有拉動一批游戲主播的硬實力。
在《2024年中國游戲產(chǎn)業(yè)報告》中顯示,2024年國內(nèi)小程序游戲市場收入98.36億元,同比增長99.18%。數(shù)據(jù)之下也力證了小程序游雖然土,但大有可為。
對大眾玩家來說,哪怕從來沒有向小游戲充值過,也能至少看透小游戲一半的變現(xiàn)方式,畢竟只要玩小游戲,就脫離不開其中的重要一環(huán):看廣告。
玩小程序游戲的體驗,已經(jīng)有了“在廣告里尋找游戲”的趨勢。想要獲取體力和道具,都需要先看30秒的廣告,“看廣告復活”更是小游戲的標配。
有時甚至觀看的廣告,本身就是另一款小游戲的入口。玩家從“羊了個羊”跳轉到“看誰能過這關”,過幾分鐘,又可能因為誤觸,從抖音直接跳進其他社交軟件的小程序界面。
哪怕在不玩游戲的時候,也能在刷短視頻和朋友圈的間隙里,看到無數(shù)小游戲的廣告。
精通拿捏人性的小游戲,選用“幫助可憐母女在雪天重建家園”和“女朋友一個月沒通關,看看我3分鐘搞定”的視頻片段把潛在玩家重新引渡回小游戲世界。
從神經(jīng)刺激到社交操控,從碎片滲透到換皮批量圍剿,我們都一次次在“觸發(fā)、行動、獎勵”的閉環(huán)中反復沉淪。
實際上,我們都在無知無覺的情況下,成為了小程序游戲的“數(shù)字勞力”,事實證明快樂的確可以被操控。
小游戲給予玩家的甜頭短暫并足夠上頭,以至于可以讓人忽略,每一次為了獲得道具和體力而觀看的廣告,都付諸了一定的精力和時間成本。廣告成為流量鏈條中的“永動機”,無數(shù)廣告主和小程序游戲都在我們看廣告的過程中,賺得盆滿缽滿。
只有你我從玩家變成了“玩工”,而且上班付出時間和精力還能得到工資,小游戲只會讓大家花錢。
林叢在春節(jié)返工后的第二天,移除了所有社交軟件的小游戲程序,也在坐地鐵和排隊等咖啡的時候悵然若失。小游戲的戒斷反應比他想象中嚴重,哪怕工作已經(jīng)排滿,沒有小游戲填補碎片時間仍然帶給他一種無所事事之感。
晚上11點林叢還躺在出租屋的沙發(fā)上,在意識到自己回家后連衣服都沒換的時候,也驚訝發(fā)覺,他不知道怎么又玩了3個鐘頭的小游戲。